近期CPI高涨,通胀压力几时休?
近期CPI高涨,市场与政府高度紧张。经济分析员们也纷纷预测此轮通胀的最高点出现的时间与峰值。笔者认为,预测峰值意义不大,接下来的通胀根本就是停留在高原上。
中烈度通货膨胀,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目前,四大因素合力拉动CPI通胀:食品物价上涨;工资上扬诱发的服务业通胀;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拉动;生产要素及公用费用改革所造成的提价。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对CPI的拉动尤其明显,11月份的5.1%CPI中,食品部分占了四个百分点。
笔者预测中国CPI在2011年年中见顶,最高时可能突破6%,但是之后通胀的回落十分缓慢,全年平均5.5%。通胀预期一旦形成,很难迅速消失,而此本身又在制造新的提价诱因。同时,笔者相信流动性退出的过程会相对比较迟缓,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工作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一方面强调了抗通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维持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字眼。为了推进结构转型,一定的增长速度是必要的,这就决定了北京的流动性回收力度及加息速度,会有相当的节制。
2011年接力食品通胀的,应该是服务业价格上升。2006-2007年农民工荒基本局限于制造业,而制造业因产能过剩加价能力有限。经过几年的制造业工资上涨,它们的工资水平已经逼近城市低端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农民工短缺已在向服务业蔓延。小餐馆因请不到服务员而老板亲自端茶出来,这类故事比比皆是。与制造业不同的是,服务业有加价能力。
另外,食品价格上涨中,有天气因素、炒作因素,不过无可否认也有一些不可逆转的因素。城镇化、房地产地,令大量农地消失;蔬菜供应基地变得遥远,运输成本上涨;饲料、化肥价格暴涨,猪肉、粮食价格无法不涨。笔者相信,中国的物价水平已出现了一个结构性的上移。撇开周期性起落及流动性所带来干扰,通货膨胀的中轴,可能由过去十年的2%,上移至今后十年的3-4%。这个现象背后最大的原因是,人力成本持续地不可逆转地上涨。
在这种通胀假设下,笔者认为中国至2011年底前,加息200基点,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再调高150基点。储蓄存款加息幅度略大过贷款加息,长年期存贷款加息幅度大过短期利率。贷款控制的力度,也可能随着通胀预期的改变而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环境正常化上,明显的偏好数量型政策工具,一年内六调准备金率,并在新增贷款数量上也严加限制。相对而言,利率工具使用得不多。然而,通胀升到5.1%,一年期储蓄利率却停留在2.5%,负利率情况十分严重。长此以往,负利率会助长热钱投机,产生资产泡沫,最终威胁金融稳定。笔者看来,利率大幅上调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4%的中期通货膨胀,对于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国家,并不显得特别高,也未必会颠覆长期可持续增长,或威胁金融稳定。之所以政府、市场对它如此反应,其实是心态上的问题。随着中烈度通胀趋向常态化,政府、社会、市场的心理预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货币环境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