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还在讨论海归变海待、留学垃圾,检讨留学低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时候,有一部分留学生身在海外就开始为自己未来的就业之路铺路。据多家海外媒体报道,一些有志气的中国留学生已经开始了在异国创业的探索。
在美国,刘梅已经赢得了“荸荠公主”的美誉。她来自安徽,是美国卡斯特恩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农业专业的她还在学习阶段就利用专业所长在异国他乡租种小块“自留地”,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2006年取得农业硕士学位后,刘梅在一对美国夫妻帮助下租下50英亩土地,争取到一笔小额贷款,开始了自己的农场主生涯,种上了令美国人喜爱而又陌生的食物———荸荠。到2010年秋天,她的农场已经将荸荠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英亩,手下有工人200多名,拥有300多万美元个人资产。在就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刘梅用自己的智慧为自己造就了稳稳当当的就业机会。刘梅说,她还准备办一家公司,专门生产各种特色的荸荠罐头和饮料等。
在英国巴斯大学读商科的Sonya则在英国就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在伦敦开起了服装店。喜欢时尚爱打扮的Sonya毕业时就想出来“单干”。碰巧有朋友在CamdenTown开店,Sonya决定也租个店面试试。她到CamdenTown的店面租赁管理处填了表,付了两周的押金,便正式“开业”了。
周一到周三,Sonya亲自看店,周四到周日请人帮忙,周六她还跑Portobello市场摆一天的摊。“我现在有两三个员工,都是做兼职的学生,按每天40镑给,如果做的时间更长了另外加钱。”
不止是做一些传统的行业,中国留学生一样可以在高科技领域内施展拳脚。剑桥大学的博士王枫秋以“超快激光项目”在英国的各种创业大赛上亮相,他打算将来把这个还处在概念阶段的项目打造成跨越中英两国的高技术公司。
在传统的价值观中,硕士以上的留学生应该是拥有高智商和高科技的人,国人可能会更多地希望他们走上王枫秋所走的路,而不是像刘梅或者Sonya那样去从小本生意做起。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时候,互联网行业海归们的巨大成功应该也强化了这样的印象。
但在我看来,在国外做事无所谓大小,只要能做成便是一种成功。刘梅和Sonya的案例之所以值得提倡,是因为他们是以“创业”的心态去做了平凡的事情。对于多数背井离乡的留学生而言,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就业,而就业本身无所谓好坏,只要能将事业做起来都是好的。
这里也要提醒留学生注意的是,在海外留学,不单单是学几门知识、拿一个毕业证书,学习外国人的视野和文化,锻炼个人独立的生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才是留学的根本目的。所以,不要抱怨国外的就业环境有多不景气,也不要抱怨国内的企业有多么的不识英才,机会是自己争取的,是金子总会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