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禾木,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禾木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地方。它的全称是“禾木喀纳斯乡”,位于新疆北部布尔津县境内,与蒙古、俄罗斯接壤,是中国西部最北端的乡。如果说中国的版图形似一只啼鸣破晓的公鸡,那么,禾木,就在它美丽的尾羽顶部。
保持着最完整民族传统的图瓦人现存3个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其中禾木村是最远和最大的村庄,总面积3040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1800余人,以蒙古族图瓦人和哈萨克族为主,其中蒙古族图瓦人有1400多人。传说图瓦人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留下的一支族人。
淳厚的图瓦人
清晨,站在山坡上眺望被群山和墨绿色白桦林包围着的禾木村寨,四周的山脉像是一双大手,将禾木村呵护在掌心。山涧中树林顶部,雾气氤氲,像长长的白绸飘浮在半空,煞是好看。这景致,似乎更多了点儿神秘色彩。
图瓦人木屋就星星点点地散布在山地草原上。木屋是图瓦人的标志,它们与高山、森林、草地、蓝天、白云结合在一起,构成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
这些木屋原始古朴,并带有游牧民族的传统特征。墙壁都是用一根根碗口粗细的原木横向排列搭建而成。每一根木头连接处的缝隙都要用一种叫“努克”的草填满,然后用泥巴粘合。这种草吸水后膨胀,使墙壁密不透风。
图瓦人的木屋
传说图瓦人最初建造的木屋顶部是一个平台,一层木板上面压上一层干草,再盖一层厚土。后来他们的祖先们发现屋顶做成平台既不利于防雨,又不能保温,不知经过哪位高人的指点,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在屋顶的平台上,用木板钉成人字形雨棚。这样,斜顶与平台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储藏室”,每家每户都将闲杂物品放在其中。由于透风效果好,食物很容易被风干,可保持长时间不会变质。
春暖花开的时候,图瓦人赶着牛羊、带着毡房,走进大山,在山野放养牲畜。冬天来临了,大雪要封山了,图瓦人就回到木屋村落的草场,来度过一年一度最艰苦的寒冬。村子里,每家木屋外头还有一圈一圈的木栅栏,其景致和北欧的村落十分相似,却和人们一般印象中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大相径庭。
禾木村的标志性建筑是禾木河上带门楼的禾木桥。这座木桥经历了百多年喀纳斯冰川溶水的冲击,古朴而敦实。禾木河自东北向西南流淌,清澈见底的河水像禾木村一样简单而纯洁,满岸的绿色植被被水气滋润,叠落出深厚而浓郁的葱茏。
跨过禾木桥,河对岸是一大片幽静的白桦林,远处是青黛色的山峦,真是一幅意境优美的图画。
游客徜徉在美景之中
晨曦微露,老黄牛便先出圈领头向桥走去,邻家的牛闻风而动,排着纵队井然有序,依次走过禾木桥。它们披着清晨的阳光,格外的精神抖擞。傍晚,它们又排着队回家,慢悠悠地行走,构画出一幅充满诗意的暮归图。
美丽的禾木桥
禾木村庄清晨,炊烟袅袅升腾,飘忽在半空,宛若一条白色飘带。阳光映照着偌大的草场和山坡,让人只能想到“干净”这个词。这种干净,与人们平时的理解不同,这是喧嚣尘世看不到的一种大自然原生态的美。绵延起伏的山坡上草木蓊郁,绿草丛中布满白色小花,像是天上的星星撒落在草地上。幽静的白桦林里,晨曦斜射,光线散落在林中草坪上,静谧中增添了几分鲜亮。
醉人的禾木风光
美丽的地方总会有凄美的故事。
相传大约400年前,禾木村最勇敢的小伙儿叫舒开,最美丽的姑娘叫古丽。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他们就在禾木桥上相会,彼此倾诉爱慕之情。他们约定来年的冬天,古丽年满18岁,舒开从深山放牧归来,就按照图瓦人的风俗举办婚礼。为此,舒开建好了新的木屋作为他们的新房。
可没过多久,古丽的大伯病了。大伯生活在内蒙古草原,是乌拉特部落的首领,大伯一病,古丽全家自然要前去探望。离开禾木前,古丽和舒开在禾木桥头再次相会。古丽说,一定会回到禾木。舒开说,只要禾木河水不枯涸,一定在桥上守候爱人归来。舒开把腰间佩刀递给古丽作为信物。精致的佩刀上刻着舒开的名字。古丽脱下羊皮大衣给舒开披上,说让它代替自己陪伴在舒开身边。
可是,一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古丽一直没有回来。村子里的老人劝舒开娶别的姑娘。舒开摇摇头说,要信守自己的承诺,只要禾木河不枯涸,就一定守候爱人归来。舒开在禾木桥头守望了一生,临死的时候,他对村子里的人说,把他安葬在美丽峰能够看见禾木桥的地方,他要等着古丽,她一定会回来。
400年后的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找到禾木村最年长的老人,说自己名叫古丽,来找舒开。古丽姑娘取出一把佩刀,上面刻着舒开的名字。古丽姑娘说祖祖辈辈传下来一句话,一定要回到禾木,找到舒开。
老人带古丽姑娘走到禾木河木桥上,指着远处的美丽峰说,它就是舒开,舒开就在那里。老人又带古丽姑娘来到白桦林深处一间非常古老的木屋,小心翼翼地推开门。古丽姑娘看见墙壁上挂着一件舒展开的羊皮大衣,正是当年古丽留给舒开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古丽姑娘骑马来到美丽峰。她站在舒开的坟头,面朝禾木桥高声喊道:舒开,古丽回来了!远处传来回声:舒开,古丽回来了!舒开,古丽回来了!舒开,古丽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