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西哥馆,有一位高大帅气的工作人员,他的中文名字叫常钦功。今年27岁的他,从1992年起连续参观了六届世博会。在上海世博会上,常钦功还亲身参与到展馆的服务工作中。昨天,记者走访了这位“观博达人”,常钦功说,在他看来,上海把世博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也让世博会在全世界变得更走俏。
自建网站收集观博感言
“这两天我特别忙,因为墨西哥国家馆日快到了。 ”昨天,记者在墨西哥馆的餐厅见到了常钦功,他正在和其他工作人员筹备一系列庆祝活动。
常钦功用流利的汉语说,在世博园工作至今,他已经拍了一万多张照片,用相机记录下了每个展馆的倩影。“墨西哥有句古话,叫 ‘千言不及一见’,所以我不但写了许多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感受,还很喜欢摄影。 ”常钦功说。据透露,他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上海世博会的书有望在今年底出版。而此前,他记录前五届世博会的书《我的世博缘》已在上海出版,那时,上海世博会还没有开幕,但常钦功已在书中写下了对它的憧憬。
除了写书、拍照,常钦功还建了一个名为“世博之星”的网站。在网站上,他制作了一幅园区简易地图,只要点击图上的某个展馆,就能看到常钦功拍摄的该馆照片和文字介绍。“每个展馆页面上都有留言区,我希望游客能在上面写下他们的参观感言。把这些感言收集在一起,我们就会对上海世博会有更全面的了解。 ”常钦功说。
9岁时最难忘中国馆印章
从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到上海世博会,连续参观六届世博会的经历,让常钦功对各展馆如数家珍,并形成了评判展馆精彩与否的标准——对展馆主题的演绎是否充分。
按照这个标准,常钦功评出了他最喜欢的六个展馆:沙特馆、阿联酋馆、西班牙馆、意大利馆、中国馆和韩国馆。参观过六届中国馆的常钦功表示,十几年来,中国馆在与世博主题的协调以及展品内容上有很好的变革,进步显著。他回忆说,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上,中国馆展示亮点是两部电影,一部展现中国传统,还有一部反映现代题材,让外国参观者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当时我才9岁,让我最难忘的是,在所有展馆的印章中,中国馆是最大的,上面的图案是大熊猫和竹叶。 ”
常钦功说,在带外国朋友参观时,他们总会被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所震撼,总会问常钦功关于这幅名画的问题。那时,墨西哥小伙总会先对他们说:“那是中国的‘蒙娜丽莎’。 ”外国朋友一听此言就了解了这幅画的地位。
为世博会选择在沪工作
在参观了历届世博会的中国馆后,常钦功爱上了这个东方国度。读大学时,他开始研究中国文化。 “中国的汉字深深吸引了我,它们是那么复杂又充满魅力,我最喜爱的几件T恤都是带有象形文字的。 ”
2002年,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那时,还在学校读书的常钦功对中国愈加向往。大学毕业后,这位热爱中国的“世博达人”找到了一份在上海的工作,成为一家墨西哥企业驻上海办事处的员工。“如果当时是别的申办城市获胜了,我真的不知道我现在会不会在上海工作。 ”常钦功顿了顿说,“也许,我还是会决定在中国生活吧,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这里。 ”
如今,在亲历了上海世博会后,常钦功和他的朋友们都对这届盛会给予了很高评价,“有这么多精彩的展馆,这么好的组织工作,我相信,上海已把世博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常钦功表示,他听说目前已有多个国家的城市有申办世博会的意愿,“看来,上海把我最喜欢的世博会变得更走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