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去一家披萨店吃饭,坐定时发现,四周墙壁上都是食客肆意挥洒的涂鸦,左边台子上,端端正正写着几行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字和周围的“作品”风格迥异,宛如电影《青蛇》里在群魔乱舞中入定自持的法海,端庄得醒目。
自古以来,题壁诗甚多,文人墨客酒酣兴至,旅店、酒楼、驿馆、僧舍、花园各处皆可随意挥洒。而后人借此,忆古怀人,以润谈资。崔护寻美不遇,题在姑娘家门上的四句诗,失望中有点甜蜜;而陆游题在沈园壁上的《钗头凤》,深入骨髓的懊悔与绝望,破壁而出,浸透在无数失意者的心头。
失意的人总是不吐不快:秦观因反对恢复变法而遭贬谪,在湖南郴州的驿站里发牢骚:“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江自诩英雄,浔阳楼喝醉了酒,一抬手便题了一首“反诗”:“身在山东心在吴,漂蓬江海漫嗟吁。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徽宗国破家亡,被金人掳劫北上,在宁城一家驿站的墙上慨叹亡国之恨,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乡回首三千里,且断南天无雁飞。”醇酒美人的后宫之乐,变作去国离乡的长夜之旅。无独有偶,一百多年后,南宋为元军所灭,亡国帝妃被虏北上,曾身为度宗昭仪的王清惠在驿馆壁上所题《满江红》与徽宗的亡国之恨遥相呼应:“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
伤心人别有怀抱,可也有人因为醉后题诗而获得意外之喜。南宋孝宗皇帝有一天游西湖,进了断桥一家小酒肆,墙上题着几句词,“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
皇帝读了好几遍,就问是谁写的,有人告知是太学生俞国宝醉后所作。孝宗笑言,词写得不错,但最后一句“明日重携残酒”未免有些酸腐气。提笔改成“明日重扶残醉”。屡试不中的俞国宝当天就被赐进士及第,脱下布衣换朝服,以后买酒不愁钱了。
不知道小酒肆有没有重点保护这首经皇帝批改过的小词,居为奇货,促进营业额。而唐朝宰相王播在扬州的题诗,却隔了二十年才续上后两句,阅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王播少时家贫,寄寓在扬州惠昭寺木兰院,和尚们很嫌弃他在这吃白食。寺院的规矩向来是饭前敲钟,和尚们为了不让王播吃饭,就故意在饭后敲钟。等王播饥肠辘辘赶到斋堂的时候,和尚们早已经吃完散尽了。王播又饿又气,提笔在墙上写了两句“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梨饭后钟”,离寺而去。二十年后,王播成为封疆大吏,扬州正在治下,威仪赫赫,衣锦还乡,免不得要去惠昭寺看看。故地重游,却发现,他当年的题诗已经被和尚们当做宝贝,用碧纱笼罩上,纤尘不染。王播感慨之下,墙上又多了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碧纱笼”的故事还不止一个,又和空门中人有着脱不了的关系。北宋时,魏野、寇准早年曾同游某寺,都在壁上题了诗,后来寇准入朝为相,魏野仍是一介布衣。有一天,两人又同游这家寺院,寇准的诗已经用碧纱笼保护起来,而魏野的诗却在旁边昏暗蒙尘,一时场面有点尴尬。当时同游的还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官妓,悄悄用衣袖拂去了魏野题诗上的积尘。魏野看见了,自嘲了两句:“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过碧纱笼。”
魏野说得没错,红袖的善体人意, 比之碧纱的趋炎附势,的确是胜出许多啊。
♘图/网络
♞文/曹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