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放棄高薪“考公”看公務員退出機制
太原人孫遠畢業於國內名牌大學計算機專業,工作短短幾年年薪達到15萬元。但是,他還是參加了今年的公務員考試,他稱,“畢業的時候,看不起那幫考公務員的同學,但是這麽多年在社會打拼,讓我明白穩定而且長期有保障的生活,才是我需要的”。(11月4日《山西晚報》)
孫遠轉悠了一圈又回到“考公”的隊伍中來,無可厚非。他所希望的是有穩定與長期有保障的生活,時下,公務員的生活狀態似乎正符合他的期待。的確,人人面臨生存壓力與職場激烈,很多人都想有個旱澇保收、水不透雨不漏的安身之所,可問題在於,連年薪15萬的人都要往公務員的獨木橋上擠,誰去創造財富?誰去搞科研攻關?
孫遠所說的IT行業競爭十分激烈,通宵加班、天天盒飯幾乎就是生活的寫照。IT行業也是瞬息萬變的行業,一旦出現某種危機,立馬就會失業。可哪個行業沒有一定的職業風險?雖然政府機關現在還是保險箱,可誰也不能保證隨著改革的深入,公務員就不會面臨優勝劣汰的風險。平心而論,如果像孫遠這樣的計算機行業精英到政府機關沒有用武之地,豈不白白浪費人才?雖然個人有了穩定的工作,卻很難發揮專長,報效國家。從另一側面來看,招考的“買方市場”導致招考單位“良木擇禽”,對所招崗位的學歷和專業要求過高,也是不科學、不經濟的。
之所以公務員考試“高燒”不退,連年薪過十萬都被裹挾進來,就是因為考生一旦被正式錄用為公務員,就成了終身制。這樣的制度不利於人才的流動,不利於提高效能,更不利於社會公平。因此,對公務員崗位要像考進一樣“考出”,更多采用聘用制招考公務員,使公務員退出機制常態化。
不少地方已嘗試公務員崗位的聘任制,它的最大好處在於:打破職業穩定性,待遇與風險並存,而且還有利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有利於實施人才戰略,科技強國。聘任制可吸引一部分政府部門急需的人才,聘期結束,來去自由。還有,聘任制選拔機制更加靈活,更註重對專業知識和以往工作業績的考察,更多采取“一對一”的考察方式,避免招錄中“一鍋下”和“大呼隆”的不經濟現象,真正做到招得進、用得上、出得去。總之,惟有改革現行的公務員考試和使用制度,才能凸顯“鮎魚效應”,才能改變不正常的“考公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