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连续四天空气污染,按照专家的说法,为避免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伤害,应当尽量呆在室内。可是昨天由于阳光不错,申城不少中小学仍然照常出操、照常上体育课。孩子并不知道,在大范围雾霾和静稳天气下,每在室外呼吸一次,就可能有很多小颗粒——PM10即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可进入呼吸道、 PM5可进入支气管、PM1更可直接进入肺泡——被吸入身体,埋下健康隐患。对于本身患有哮喘或过敏体质的小朋友来说,这种天气更应当注意防范。
然而,空气污染不像雨、雪那样可感觉到,普通人无法通过体感来察觉空气质量的好坏。在冬季这种污染天气高发时期,学校老师、父母、老人需要得到及时的、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支持”。从晨报记者的采访来看,上海最近已经把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从一天一报改为时时播报,并在预见到当天空气将出现污染时,会于上午9点前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网站上发布预警信息。虽然这已接近发达国家播报污染指数的水准,可是对于市民来说,还不够实用、不够民生、不够有服务性。
在今年10月举行的上海世博会第六场主题论坛上,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沈晓苏提出 “婴儿车出行指数”这一概念——一个比我们稿件中频频提到的“API指数”亲切得多的名字。如果上海有关部门真能设计推出一个综合环境与气象信息的“婴儿车出行指数”,并且与教育部门及媒体建立联动机制,在预见到污染天气将要发生时,给所有的幼儿园等以及有小宝宝的家庭及时发送一条“今日虽有阳光,但空气达到轻度污染,建议父母不要带宝宝外出,中小学生及幼儿园暂停早操及室外活动”的出行提示,那么就能更好地帮助公众防范污染天气,保护自己和下一代的健康。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逐步改善空气质量。我们每天要呼吸2万多次,与环境交换1万多升气体。所以,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吧,这能帮助下一代呼吸到更洁净、更新鲜的空气,因为汽车尾气是光化学烟雾的大帮凶,而燃煤发电产生大量烟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