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内股市多有反复。投资者在总体机会难觅之际,热衷于追逐结构性的机会,造成市场强者恒强的两极分化现象突出:据《上海证券报》统计显示,在八月份,246只股票当月创出历史新高,逾六成个股跑赢大盘,中小板指数昨日创出2年多新高。不少中小板股票当月涨幅更超过100%。而另一方面,大盘蓝筹们虽然从估值角度看极为吸引,却表现迟滞而令价值投资者颇为失望。
不少价值投资者也开始对所坚持的原则产生了怀疑,并趋向于跟风参与热点的追逐。然而,在价格持续上涨的同时,小盘股的估值泡沫正在积聚,如不保持谨慎,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最后的接棒者。
有分析人士强调,中小板和创业版中的中小盘股多数高成长,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未来增长的动力所在,持有它们作长期投资也就是价值投资。然而,这种说法存在两方面的误区:
首先,好的公司并不等于好的投资价值。让我们看看中小板和创业版中的“高成长”中小盘股估值几何吧:按8月底的数据,代表新股云集的中小板、创业板总体动态市赢率(PE)超过60倍,而创业板更达到82倍PE,超过美国纳斯达克目前平均PE的四倍。尽管创业板的企业可能都是高成长性企业,每年的盈利都有很高的增长率。然而,要维持如此高的市盈率,企业需要连续多年保持40%-50%的增长,从过往企业发展史看,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事实上,据相关市场统计:创业板中有104家中报显示:报告期内较2009年中期增长25.99%而已,竟然排在主板之后,在A股中“垫底”。投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了。
其次,长期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介入点的合理估值。如果被低估了,我们通过长期持有,就可以把低估这块儿利润拿到。在估值合理区域或以下介入,这是长期投资的基本出发点。如果投资者买了被极端高估的品种,即使具备成长性,在长期持有的过程中,需有很长的时间来弥补被透支的估值,因而投资亏损依然。远者有纳斯达克的例子:十年前高科技泡沫高潮时介入的投资者,到了现在,离解套还很远。而近者有国内股市的例子更是依然历历在目:三年前买入A股并持有至今,尽管我国经济高增长依旧,而且据上市公司2010年半年报披露的财务数据,上市公司上半年盈利水平较2009年同比增长41.17%。显然,总体公司业绩增长甚至较GDP增速更胜一筹,然而,投资者的投资亏损率却是依然不忍卒睹。
因此,在当前市场反复之际,应当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给市场,而不是自己忙忙碌碌;应当等待市场给出明确的方向,否则,忙碌的结局只能是虚空一场。而追逐估值高高在上的小盘股,非理性投资人的所为。懂得休息与等待的价值并做到有所不为可使投资立于不败之地。
有所不为意味着严格的自我约束和风险控制,投资操作上做到有所不为,是规避风险而确保在市场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其实,虽然有时在具体投资操作上不为,并不是完全的不作为。例如,此时中小盘股的高估值,令“打新股”的收益率水涨船高,“打新”而待变其实就是有所为啊。在等待的同时,也当然可通过积极观察和研究来判研下一个长期市场机会。
以下有一些主题可供参考:鉴于我国制造业定会从材料和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设备密集型提升,今后几年这基于出口拉动和内需推动的这一设备制造行业的增长会远快于传统制造业。这些高增长领域包括具体采矿设备、建筑设备、医疗器械、发电设备、铁路运输设备等等。在判研介入的时机时,则需依照真正的价值投资方法论,避免本文中分析的两大误区,以期把握好长期投资机会,取得合理的高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