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ang 于 2010-3-7 22:43 编辑
今年是“三八”国际妇女节100周年。迈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当人们盘点危机一年的功过得失时,“女性”一词耀眼而出。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年初甚至用一篇题为“女性的力量”的文章来描绘女性对于全球走出危机的贡献。除了备受瞩目的“女性经济”,现任近二十位国家女元首将国家拉出经济泥潭的努力,让人们见识了引导人类社会走向的另一种可能。她们中的许多人曾经只是妻子、母亲或女儿。如今她们有了多重身份,从依附到独立,从幕后到台前,从关心柴米油盐到心怀天下苍生。
千百年来,主要由男性把持的政坛难得有一缕脂粉之气。这些身处政坛巅峰的“娘子军”身着鲜艳裙装、淡定从容地现身国际舞台,代表自己的国家发出声音。
除了政治领域,在学术界以及更多的领域,原本很多都是由男人把持的地盘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这些闯入“禁地”的女性领军人物,在其中注入了更多感性与温情
size=1]阿根廷:时尚女总统铁腕执政
这是一位让人忽视不得、注定要沐浴镁光灯照的女性:她的装束,甚至耀眼过好莱坞的明星:闪亮的棕色长发,精心设计的妆容,名贵奢华的衣着首饰……年过半百,却风韵不减。
政治上,她的手腕却强硬过人,即使面对全国反对声浪如潮,也依旧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称“妥协”字眼不存在于她的执政方案。
英国《卫报》将她列入全球“最具时尚感”领导人前十,美国《时代》周刊称她是“21世纪的贝隆夫人”,《福布斯》杂志“全球百名最强有力的女性”排名中,她位居第13。
她就是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阿根廷第一位民选女性总统。
在阿根廷,自2007年12月克里斯蒂娜上任以来,“CFK风潮”正大行其道。CFK既是总统姓名的缩写,也成为阿根廷女性时尚的代名词。克里斯蒂娜从不松懈的时尚品位令诸多女性仰慕者争相效仿,也因此备受反对派人士抨击。
人们传说她佩戴的首饰,每一件价值等同一辆最新款的四驱越野车;她从来没有重复穿过同一套服装,她的鞋子多到可以全年每日一换从不重样,最高记录是两天时间换5套不同行头;2008年一年的置装费超过120万阿根廷比索……
对于克里斯蒂娜,打扮入时既为她争得赞誉,也引来批评与风险。对于赞扬,她欣然接受;对于批评,她以“压制女性发展”、“大男子主义习性不改”等评论予以回击,坚持自己的风格。
“为什么就没有人问那些男性领导人有多少件西装,多少条领带呢?”在被问及“究竟有多少双鞋子”时,克里斯蒂娜对媒体反唇相讥道。
作为总统,克里斯蒂娜有着同时尚品位相同的执著。
克里斯蒂娜毕业于法律专业,在学生时代就同自己的丈夫基什内尔相识相恋。30岁起,克里斯蒂娜步入政坛,多次当选地方及联邦议员,在2003年举行的阿根廷总统选举中,她作为左膀右臂,为丈夫基什内尔获胜当选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什内尔执政期间,阿根廷经济逐渐走出自2001年爆发经济危机以来的低谷,经济增长率连续4年超过8%。很多人将经济复苏归功于基什内尔的“首席顾问”、第一夫人克里斯蒂娜。
因此,在基什内尔宣布不准备连任,改由克里斯蒂娜参选总统后,这位共同创造了阿根廷“中国速度发展”的第一夫人获得了广泛的支持。2007年总统选举首轮投票中,克里斯蒂娜以领先排名第二的对手22%的胜率当选,成为阿根廷历史上首位民选女总统(在此之前,伊萨贝尔·马丁内斯·德贝隆,即第三位贝隆夫人在1974~1976年作为副总统接替已故丈夫贝隆担任总统之职,后被军事政变推翻)。基什内尔任执政党主席,作为“第一先生”辅佐妻子。
作为总统,克里斯蒂娜表现出了比号称“铁腕”的丈夫更强有力的执政风格。克里斯蒂娜主张加强国家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降低经济自由主义的风险。上任伊始,克里斯蒂娜政府就提出提高农产品出口关税,在阿根廷全国引发时长数月的大规模抗议示威,甚至遭到副总统和议会的反对。面临重重压力,克里斯蒂娜拒不妥协。
阿根廷人已经知道,不管是批评、抨击还是赞美鼓励,都不能动摇克里斯蒂娜的决心。这位阿根廷的女元首将坚持自己的道路,步伐坚定,勇往直前。
冰岛:同性恋总统扛复兴大旗
在冰岛经济崩溃一年以后,失业率和进口商品价格还在不断上升,但冰岛已不再是一年前那个岌岌可危的破产国度。
在冰岛人看到男性的贪婪和固执将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以后,从总理到部长,从CEO到歌手,冰岛的女性们扛起了复兴经济的大旗。有评论说,冰岛是第一个因经济危机破产的国家,而妇女们的努力很可能使冰岛成为第一个走出经济危机的国家。
这些站在经济危机最前端的女性们,以冰岛总理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尔为首。现年66岁的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尔,除了是冰岛第一位女总理,也是全球第一位公开同性恋性向的政府官员;在去年冰岛三大银行倒闭、整个国家几乎陷于破产的混乱中,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尔临危受命,出任冰岛总理。
尽管冰岛的局面岌岌可危,但人们还是希望这位外表秀丽、作风硬朗的女总理能救冰岛于水火之中,正如她作为全球第一位公开承认同性恋身份的领导人那般的勇气。
约翰娜于1942年出生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1987~1994年间,她先后在4届政府中担任社会事务部部长,并于2007年5月第二次任该职。作为在议会服务时间最长的议员,约翰娜在民众中享有高达73%的支持率,甚至在金融危机期间,她也是所有政府官员及议员中人气不降反升的唯一政府高官。
担任社会事务部部长期间,她十分关注残障人士、老年人和弱势群体,在保障他们的权益方面做出突出成绩,也因此为她赢得了“圣约翰娜”的昵称。
约翰娜曾对民众说:“现在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与民众合作。”她上任后自己最先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改组央行领导层”,重点打击腐败。在恢复经济方面,她采取谨慎的财政政策,着重复苏经济和保护冰岛民众,并在短期内开展一些经济重建项目,并积极配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来重振冰岛经济。她同时支持借助外力振兴本国经济,认为加入欧盟和欧元区或许是冰岛最好的选择。
像许多政治家一样,约翰娜的个人生活也保持低调。然而她公开的同性恋身份又让她与其他政治家截然不同。约翰娜与伴侣、女记者和专栏作家约尼娜·莱兹多蒂长期生活在一起。2002年,60岁的约翰娜与约尼娜结婚。然而,两人十分注意保护隐私,绝少在公众场合一起露面。
约翰娜的同性恋趋向并未在冰岛引起什么波澜。冰岛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当冰岛人被告知他们的总理是一个同性恋时,人们也最多只会耸耸肩,说一声“哦”。
芬兰:连任总统曾是单身妈妈
地处北欧的芬兰吸引世人目光的不仅有迷人的千湖秀色,更有众多活跃在政坛上的女强人组成的风景线。
芬兰是世界上妇女参政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在芬兰议会200名议员中,女议员比例超过40%。在芬兰现政府19名部长中,女部长多达12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半边天”。2003年4月,芬兰曾一度成为欧洲第一个同时由女性分别担任总统和总理的国家。在芬兰,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女性凭借个人的才能和魅力同样能够登上政坛的顶峰。芬兰现任女总统塔里娅·哈洛宁就是芬兰妇女的杰出代表。
1979年,36岁的哈洛宁当选为芬兰议会议员,走上从政之路。1995年,她又被任命为芬兰第一位女外交部长。在担任芬兰外长期间,哈洛宁显露出过人的外交才能,既能干又幽默,而且工作效率高。1995年,正值芬兰加入欧盟之际,芬兰希望能在国际舞台上充分显示一个小国的地位和作用。在芬兰政府特别是外长哈洛宁的努力下,芬兰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回归西方的外交转身。1999年下半年,芬兰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更使哈洛宁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大显身手,为芬兰赢得“小国办大事”的美誉。
2000年,当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宣布不再参加当年总统竞选时,芬兰第一大执政党社民党内部将目光锁定在哈洛宁身上。出色的政绩、极高的威望,都是哈洛宁被看好的主要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她是一位女性。自1917年芬兰独立以来,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职位一直由男性占据,使参政意识极强的广大妇女愤愤不平。为了选出首位芬兰女总统,许多女性放弃党派之争,联合起来全力支持哈洛宁。而作为有着一个女儿的单身母亲,哈洛宁在竞选中以顽强、自信的形象,赢得了众多选民的支持。
2000年2月6日,时任外交部长的哈洛宁以芬兰第一大执政党社会民主党候选人的身份击败最大在野党中间党候选人埃斯科·阿霍,当选为芬兰总统。当年3月1日,哈洛宁宣誓就职,成为芬兰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统,同时也成为当时全球在任的5位女国家元首之一。
时隔6年,2006年1月,哈洛宁又作为社民党总统候选人以51.8%的得票率击败最大在野党联合党总统候选人萨乌里·尼尼斯托,再次当选芬兰总统。
大多数芬兰人认为,哈洛宁是一个正统的芬兰人,最符合芬兰公民的意愿——可信、宽容和公正。作为平民出身的总统,哈洛宁贴近普通百姓,富有同情心,关心民众的疾苦,所以,人们认为她称得上是“每一个芬兰人的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