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去年9月以来,政府部门、高校及其他各方,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做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日前北京市人社局称,2012年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预计可达95%以上。
与此同时,毕业生还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求职过程中所需的交通费、住宿费、通讯费等各种各样的开支,让部分毕业生感到了压力。
精打细算还是烧钱
2011年12月27日,辽宁省锦州市某省属高校2009级硕士张晏峰给记者发来了一条短信:“现在为止,三次去沈阳参加笔试,包括国家公务员考试、工行笔试、农行笔试,吃住总计花费1000多元,相当于一个多月的生活费,压力有点大。”
而清华大学的闫晓在去年九月刚开学时,就为找工作的开销打起了小算盘:“服装费最少要1000元,化妆品要500元,简历制作费200元,拍正装照片150元,这还没算上其他一些机动开支,比如通讯费交通费什么的,再怎么省,年前找工作也要花掉2000多元。”闫晓笑言,这样的求职成本在同学中还是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近年来,随着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的求职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1132元;华中人才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毕业生平均求职花费达2000多元;而记者在调查中则发现,去年的求职季,三四千元的求职花费并不罕见,甚至有的高达万元。一些高校的BBS上也开始流传起这样的调侃:“想知道一掷千金的感觉吗?去求职吧!”
“尽管大家都知道过度‘包装’不好,但找工作、找好工作就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让人眼前一亮才能脱颖而出。虽然自身的硬实力是最重要的,但软包装上也不能含糊。现在用人单位的考核时间又不会太长,如果因为服装不得体、简历不引人注目等本可以用钱来补救的原因而被刷下来,钱该花却不花,那就太得不偿失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毕业生郭晴告诉记者。
为了迎接求职大战,郭晴专门到商场买了套合体的正装,去广受毕业生欢迎的照相馆拍了正面、侧面的简历照,还根据用人单位的性质制作了4个不同版本的简历,再加上化妆品、鞋子等其他开支,共耗资1680元。
“我的求职花销在同学当中真不算多。有的同学将就业目标锁定在了公务员行业,光是参加各类公考辅导班就花了好几千元呢!”一向心细的郭晴在求职中也总结了一套省钱规律:尽量参加用人单位的网申或者在学校的招聘会上投递简历,这样可以省下不少交通费;给比较中意的单位投递彩色简历或者丰富的个人材料,不是特别中意的就投递黑白简历……但不管怎么精打细算,找工作还是毕业生眼里“挺烧钱的事儿”。
异地求职有话说
尽管有着自己的求职小账本,但身在北京名校,能够接触到大量招聘单位、招聘信息的闫晓和郭晴还不能体会到张晓萌异地求职、千里奔波的苦恼。张晓萌,兰州大学2012届硕士毕业生,在去年找工作的过程中,交通费成为她最重头的开支。
去年11月10日,张晓萌接到了西安某高校教辅岗位的笔试通知。去还是不去让她很难抉择。“虽然我们也是‘985’高校,但由于地域的原因,很多用人单位走到西安就不愿再往西了。我们能直接接触到的用人单位不是本地的就是要理工科的,如果不走出来,文科专业的就业前景实在堪忧。”思量再三,张晓萌踏上了兰州到西安的火车。由于考试时间是早上,她不得不提前一天抵达西安。“小旅馆不敢住,大酒店住不起,我就提前在网上定了快捷酒店,一晚168元。加上来回的路费、餐费、通讯费等,出来一趟就花了七八百元。”
张晓萌告诉记者,因为距离相对较近,兰州到西安的奔波还让她觉得“比较能接受”。她班上的一个男同学,因为要去女朋友所在的深圳,从去年10月份开始就在那里租房子专职找工作了,却又因为毕业论文没写完不得不常常往返于兰州和深圳之间。深圳那边狭小的地下室一个月租金就要700元,他为省钱来回坐硬座,让人不得不感慨:“找工作真是拼体力拼毅力。”
而就在几天前,张晓萌接到了这所高校的面试通知。“好不容易过了笔试,有面试机会当然要去,不然前期的投资就成了‘打水漂’。”而即将到来的面试之旅,又要花掉她将近1000元。“现在只能祈祷接下来一面、终面、政审、体检都能顺利过关,有个好结果。我有很多同学千里奔波,只能面试5分钟,要是再多折腾几次,我的钱都要贡献给铁道部了。”
相比之下,香港中文大学应届硕士生张雯觉得自己还挺幸运。她告诉记者,她是辽宁鞍山人,目前虽然还没有确定工作,不过她在北京、四川两地找工作的路费已经花掉了1400多元,“幸亏在这些地方有朋友提供住处,要不然花销就更大了。”
要不要向家里求助
“要不是爸妈给予经济支持,就这个花法,我早就支撑不下去了。”张晓萌告诉记者,因为知道她想去外地工作,所以一开始爸爸妈妈就将专门的求职资金打到了她的账户上。“我今年24岁了,虽然已经成年了,但因为一直在读书,经济上远远不能自立。平时能靠自己的奖学金、社会兼职贴补生活,可现在找工作还要向父母要这么多钱,心里实在很难受。所以能省我就尽量省着花。”
而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毕业生来说,不菲的求职费用更是让他们压力陡增,他们中的很多人也选择了“自筹经费”。从去年暑假开始,来自山西农村的李军就开始带家教、做促销来赚钱了。“我父母都是农民,供我上大学就花了不少钱,现在实在不好意思再向他们伸手了。毕业季花费肯定不小,所以我很早之前就开始攒钱了,不到万不得已时也不会告诉家里的。”面对压力,很多学子选择了积极应对。
尽管“孩子上学就要花大钱,咋毕业了找工作还要花大钱?”让很多父母很不解,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充当了孩子们的坚强后盾。“这么多年书都读出来了,找工作这样的关键时刻怎么能放松?”这位家长的话说出了所有父母望子成龙、盼女安稳的心声。
“尽管媒体一直呼吁理性消费,专家也一直告诫不要盲目择业,但现在就业形势是比较紧张的,我们只能尽量做到人有我也有,甚至人无我也有,人好我更好。不四处赶考又怎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郭晴的一席话仿佛告诉我们求职花费能不能降下来,真不是毕业生们说了算的。
|